截至8月末,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较移动电话用户多出2000万 实现“物超人”,我国移动物联网迈入发展新阶段
75.5万个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网络。截至2022年8月底,窄带物联网,4G、5G基站总数分别达到75.5万个、593.7万个和210.2万个,多网协同发展、城乡普遍覆盖、重点场景深度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格局已经形成。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截至8月末,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16.98亿户,较移动电话用户的16.78亿户多出2000万户,移动物联网连接数首次超出移动电话用户数,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物超人”的国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指出,“物超人”意味着移动网络从服务人和信息消费,进一步发展到服务千行百业,让“万物互联”的愿景真正成为现实,标志着我国正引领全球移动物联网生态体系的发展。
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势头强劲
移动物联网将极大扩展网络连接的范围与深度,并与感知、边缘计算等技术相结合,推动实现人机物的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信息通信产业变革的新浪潮。
余晓晖表示,当移动用户数和手机终端销售规模的增长都遇到了瓶颈,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底至今,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增长超5亿,移动物联网已发展成为移动通信业务新的增长点,为电信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路径。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层面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在全球移动物联网发展中表现突出。
具体而言,在网络能力方面,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网络,截至2022年8月底,窄带物联网,4G、5G基站总数分别达到75.5万个、593.7万个和210.2万个,多网协同发展、城乡普遍覆盖、重点场景深度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格局已经形成;应用发展方面,移动物联网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产业生态方面,国内企业技术及产品研发能力持续增强,生态体系持续完善。
“我国一直是全球移动物联网技术创新的主要贡献者,产业供给能力全球领先。”余晓晖说,“实现‘物超人’,意味着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连接规模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动力从‘人口红利’转向‘物联红利’,移动物联网的价值将不断凸显,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移动物联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远程抄表、智能家居、工业互联、智慧农业、共享设备……近年来,越来越多基于移动物联网的创新应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相关专家认为,我国移动物联网大致可以分为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三个方向。
在产业数字化方向,移动物联网助推智慧工厂、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在治理智能化方向,移动物联网在智慧消防、智慧城市、智慧环保、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落地,提升动态感知、风险预警、科学决策能力;在生活智慧化方向,移动物联网为更多百姓带来了线上问诊、老幼照看、智慧出行等便捷服务。
此外,移动物联网的发展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提供了更强的连接能力和更大的连接规模,打开了更大的数据价值空间,将加快数据的高效感知、传递和处理,加速形成全“连”、有“数”、能“算”的闭环格局。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言,物联网已经被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的5G技术拓展了物联网应用范围,使得物联网的落地场景更加丰富多元。
随着经济社会加速数字化转型,各行各业大力拥抱以移动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移动物联网规模应用不断提速,一些千万级应用开始涌现。目前,窄带物联网已形成水表、气表、烟感、追踪类4个千万级应用,白色家电、路灯、停车、农业等7个百万级应用。
移动物联网是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物超人”不仅意味着移动物联网规模发展的“爆发点”已经到来,更将为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记者 刘艳)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